浙江开展了新一轮的“制度改革”。
海宁:推进要素配置市场化。海宁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按照纺织、皮革、机械电子制造和其他等四大行业进行测评打分、分类排序,排定前80%的为A类重点扶持和鼓励提升类,中间15%的为B类整治提升类,末5%的为C类落后淘汰类企业。这种“要素配置与企业质量和效益相挂钩”的机制,推动了土地、能源、水资源、环境容量等要素配置的市场化改革,促进了海宁经济转型升级。
义乌:尝试国际贸易综合改革。义乌瞄准“世界购物天堂”的目标,探索完善“市场采购”贸易方式,在贸易主体准入、市场监管、检验检疫、通关查验和外汇管理等领域进行大胆改革和创新,初步建立接轨世界的贸易便利化体制和机制,义乌小商品出口变得更加顺畅,通关的效率明显提高,80%以上出口商品的办单周期从1至2天缩短到1个小时;与此相对应的是企业节省滞留费、仓储费、交通费、人工费等,平均每个集装箱可降低569.22元。
德清:“破冰”城乡体制。按照新型工业化、信息化、城镇化、农业现代化“四化同步”的要求,建立现代农村产权制度,重点突破城乡二元结构,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。
嘉善:着手县域发展综合配套试点。嘉善县围绕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体制创新,着力建立促进转型升级的激励、倒逼、退出三大机制;围绕加快城乡统筹发展体制改革,着力推进城乡规划建设一体化、农村产权制度、城乡要素市场化配置三大改革;围绕开展民生幸福保障体制改革,着力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、生态文明建设、社会治理三大改革。嘉善涉足深水区的改革,将为全国县域科学发展探索新路子。
吴兴:完善“土地流转”改革。吴兴实现了“农业资源向规模经营集中、农村工业向功能园区集中、农民居住向新型社区集中”,促进农业现代化与工业化、信息化、城镇化同步发展。
全面推进电子商务产业发展。目前,浙江已成为国内电子商务聚集度最高的地区之一,拥有世界上最大的电商交易平台,最大的电商交易数据库及最大的小商品批发市场,不仅有各类网店100多万家,有50多个电商产业园区,还有300多万个市场主体。据统计,2014年上半年,浙江省实现网络零售总额达2332亿元,同比增长54%,占全国网络零售额的比重达20.7%。
……
这些探索,只是浙江重蓄动力源的几个侧面。
这些探索,浙江省委书记夏宝龙归纳为一句话:将增长动力从依靠外延投入为主、数量增长型的“规模红利”,转向内涵提升为主、质量增长型的“生产率红利”,让所有市场主体充分释放能量。